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日報訊: 前昨兩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于珠海等地開辦了三個大型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示范性培訓班。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表示,此次活動將培養出250多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目前全國已選定9個點試點水產科技下鄉,廣東是試點之一。養殖戶翻閱著主辦方送來的漁業科技養殖規范和實用圖書,臉上露出了笑容。同時掛牌的珠海斗門南美白對蝦無公害養殖基地、珠海金灣區萬畝羅非魚無公害養殖基地部分魚塘,也披上了薄膜做成的“冬衣”。
2008年初,一場罕見的嚴重低溫雨雪天氣重創了廣東水產養殖業,受災淡水水產品60多萬噸,經濟損失60多億元。業內人士稱,水產養殖災難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廣東水產養殖戶未為過冬水產品建設越冬池等御寒設施。廣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姚國成表示,2008年,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及相關部門已對魚塘等水產養殖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低溫天氣,“我們將做足措施迎接今年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不讓去年的災難重現。”
他同時透露,全省最大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珠海斗門南美白對蝦無公害養殖基地5萬畝魚塘大多數都建成越冬池。目前全省半數(共10多萬畝)淡水白對蝦養殖池都改造成越冬池,幾十畝羅非魚魚苗養殖場也將改成越冬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