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網消息:在地處天山南麓的新疆和靜縣,有一批新型農民則充分利用當地的水資源優勢,大興養魚業致富, 從而拉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該縣和靜鎮農民高春生就是其中之一。
從2000年春天開始,和靜縣和靜鎮農民高春生便利用曾經給別人打工養魚時學到的經驗,在駐地解放軍某部農場建起了100多畝的7個魚溏,養殖了8個品種的商品魚,每年可產100噸魚,每畝可產1000公斤,根據市場價每年可收入10萬元。
在談到創業之路時,高春生深有感觸地說,“當時創業時也很難,在喂養時既要科學搭配,又要合理喂養,尤其是在魚苗投放到水中時,還要用拋灑的形式投放微生物喂食,有時遇上技術難題,就多方面向有經驗的人員請教,通過勤勞加科技再加市場信息,使這幾年的養殖業一年比一年好,現在養殖范圍也不斷地擴大,在這8年里,魚溏面積已由過去的10幾畝發展到現在的100畝,魚種已由過去的2種發展到現在的8個品種,勞動收入也十分可觀。”
通過幾年的辛勤勞動和科學管理,高春生對魚塘養殖業已經有了很豐富的經驗,現在他養殖的魚塘里已喂養的有鏈魚、鯉魚、草魚、鯽魚等多個食用魚和觀賞魚,每天來他漁塘邊批發的商販絡驛不絕,他養的各種魚現在除了賣給當地各大酒店、賓館和餐廳外,還銷往庫爾勒等大中城市。
為了不斷地擴大魚類的養殖業,高春生每年除了雇用一些有經驗的長期工外,還根據季節變化從當地勞務市場聘用一些臨時工,從事打撈旺季時的應急,從而增加了部分城鄉富余勞動力的收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