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長江日報資訊:“綠色”丁桂魚養殖技術將推廣
從魚苗繁育、網箱養殖到成魚打撈,整個過程不施用任何藥物。昨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省水科所、宜昌市水產局聯合攻關的“全流程免施藥丁桂魚網箱養殖技術”,被專家鑒定為“整體水平居國際先進”。
丁桂魚廣泛分布在歐洲各大內陸河流、湖泊,我國只見于新疆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它特有綠、黃、藍、白四種表現色和細嫩的肉質、鮮美的味道、極高的營養價值,是歐洲各國的主要淡水養殖經濟魚之一,在歐洲有皇家寵魚之稱。
負責湖北省免施藥丁桂魚養殖技術研究的湖北省水科所王佳喜研究員介紹,該技術2004年開始預試驗,研究組去年在意大利世界丁桂魚學術大會上,發表6篇相關論文,在全球首先提出全流程免施藥養丁桂魚理論。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譚新國教授介紹,水產品出口額目前已占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的20%-30%。但近年我國水產品出口常因藥物殘留問題遭進口國抵制,每年損失10億元以上。
目前,武漢市場已有不施藥技術養殖的丁桂魚出售,批發價每市斤16元,零售價每市斤20元;而池塘施藥養殖的丁桂魚,土腥味重,價格約每市斤7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