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資訊:云南省永勝縣農業和水務部門創新工作方式,建立永久性稻田養魚工程,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發揮了稻魚共生互補作用,又實現了血防滅螺、稻魚致富的目標,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全縣發展稻田養魚面積16520畝,魚產量330噸,實現產值660萬元。
永勝縣是全國血防工作重點防治縣之一,光華鄉和順州鄉地處山區、半山區,長期以來血吸蟲病流行,村民普遍貧困。為從根本上改變山區鄉村的病、困舊貌,促進糧食穩產和農民增收,2008年,稻田養魚技術作為永勝縣重大農業科技推廣項目在全縣范圍內實施。水產技術推廣站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調研,結合漁業血防項目的實施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光華鄉和順州鄉制訂了稻田養魚滅螺工程項目計劃方案,舉辦稻田養魚技術培訓,推廣鯉魚、鯽魚、草魚、羅非魚、泥鰍、江鰍、武昌魚等品種,并以田埂硬化為主體,輔之以稻田養魚技術實施稻田滅螺面積174畝,消滅有螺面積53360平方米。按埂寬0.2米、埂高0.6米,砼埋石澆筑硬化改造9000多米的標準化實施,并在廣泛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的基礎上,按每畝水田補助水泥款500元,在每畝水田投放10厘米魚種300尾,50%魚種款由山區農民自籌,50%由項目經費中補助200元。
據有關方面介紹,對山區半山區血吸蟲疫區低洼有螺潮濕地帶的爛泡田,在難以實施精養魚池開挖和水改旱的情況下,根據稻魚共生原理實施稻魚工程,通過混凝土澆筑硬化田埂,實施稻田養魚工程種植水稻和發展漁業,實行立體種類,可有效改善疫區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達到滅螺防病、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展疫區農村經濟的目的,平均每畝稻田增收800元,人均增收達到600元,且稻田養魚可有效吃掉釘螺,可改善土壤結構,魚糞便提高土地肥力,游動增加水中氧氣,增加水稻分蘗,使水稻增收10%左右,具有投資少、效益好、消滅有螺面積大等特點,對今后將擴大稻田養魚工程范圍,控制血吸蟲病和群眾增收致富,豐富城鄉居民菜藍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