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州在線-湖州晚報資訊:這兩天,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民當村的一個生態中華鱉養殖場內,熱鬧非凡。“阿拉趕這么遠的路,才買到2只甲魚,真遺憾!”來自上海浦東機場工作區的閔老板很不開心。“我今年中秋節會帶著朋友過來,你要給我多準備幾只規格大一點的中華鱉。”同行的趙女士開始跟主人預訂甲魚。自春節期間趙女士買了這里的甲魚送給上海的親戚以后,沒料親戚家念念不忘,一定要過來買甲魚。
這是昨天記者在南潯區“清玉堂”中華鱉養殖場見到的一幕。據主人唐百清介紹,今年中華鱉銷路特別好,而且以預訂的居多,凡達到五年標準的供不應求。昨天賣的十幾只甲魚是在清理池塘的時候捕獲的。
今年60歲出頭的唐百清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從事中華鱉養殖,而當時迅速發展起來的溫室甲魚養殖模式,不僅打亂了他的養殖理念,而且使優質的中華鱉價格也隨著溫室甲魚一路下跌,很多消費者甚至提出了寧愿吃青菜也不愿吃溫室甲魚的說法。
親眼目睹甲魚市場興衰的老唐深知優質中華鱉的藥用與營養價值,而且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野味,比如野菜、野魚、野雞……人們更渴望能嘗一嘗當年的那種甲魚味道。于是,在老唐心里萌發了養殖“野味”甲魚的設想。
老唐說,為了保證品質,他的中華鱉一次養殖不超過1000只,從篩選優質種鱉、生蛋孵化幼鱉到精心飼養,平均每只5克的中華鱉都在自然條件下慢慢成長。爪子尖銳、油脂淡黃,上市后就得到了一家經營各類野魚為主的飯店的青睞,每公斤達到160元的價格,并且要求每天送貨。隨后,他在當地工商部門的幫助下,還成功注冊了“清玉堂”商標。而這種有點幾十年前野生甲魚味道的中華鱉,逐漸在上海、江蘇等周邊地區受到青睞,不少顧客都是提前訂購,再趁著雙休日趕來提貨。“今年,我還專門設計了包裝,提升了甲魚的檔次,可以方便顧客饋贈之需。”老唐對他的“野味”鱉充滿了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