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黃顙魚認識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價格穩中有升。因此市場潛力很大,專業養殖黃顙魚效益有一定的增值空間,基于這個原因,去年通遼市早繁場進行了黃顙魚的養殖試驗。
黃顙魚喜棲息于靜水緩流,營底棲生活,白天棲息于水底層,夜間則游到上層覓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為了使魚池的凈產量更高,該地采用了混養的養殖方式。4畝的魚池,共放養黃顙魚260斤,花、白鰱夏花6萬尾,草魚夏花1萬尾。在養殖過程中采取的技術措施如下:
一、池塘條件
魚池面積4畝,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口各一個,排灌方便,并配備了增氧機。按照技術規范要求,在投放魚種前10天用漂白粉進行全池潑灑徹底消毒。
二、魚種的放養時間及規格
魚種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10分鐘,基本達到了消毒的目的。魚種分兩批投放,時間分別為6月15日和6月18日,共投放260斤,規格為50克/尾。為了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生物資源,便于水質調節,在7月11日投放花、白鰱夏花6萬尾和草魚夏花1萬尾,規格為1寸/尾。
三、飼養管理
1、飼料投喂
由于黃顙魚的食性為雜食偏肉食性,故養殖過程中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人工配合飼料為輔。在養殖初期,由于氣溫不是很高,該地就先嘗試按魚體重的3%投喂,又根據它的攝食習慣,規定每天上午9~10時和下午4~6時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1/3,下午占全天投喂量的2/3,并視水溫、水質、天氣和魚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觀察一段時間,攝食情況良好。在7月至8月之間,水溫偏高,魚正處于生長旺盛的高峰期,就將投喂次數增加到3次/天,投喂量調整為魚體重的4~5%,這一期間日投喂量最高達到55斤。9月份以后,水溫逐步下降,投喂次數和投喂量也逐步減少。整個養殖周期共投喂動物性飼料2430斤,人工配合飼料160斤,麥麩50斤。在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都嚴格按照“四定”原則去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2、日常管理
黃顙魚不耐低氧,喜歡高溶氧清新的水質,因此保持良好的水質能促進其快速生長和提高飼料轉化率。7~8月份,由于溫度較高,每2-3天就注水一次,每次30厘米左右,其它月份基本上保持每7天注水一次。在氣溫較高的月份,每天中午都開啟增氧機增氧,以保證高溶氧、清新的水質。另外,每天都堅持測水溫和溶氧,并定期測PH值。
四、病害防治
魚病應以預防為主,因此在6-8月期間,每隔15天用漂白粉潑灑全池進行消毒,定期投喂土霉素藥餌,為了減少魚病發生的機會,還經常清洗食臺。總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整個養殖周期沒有魚病的發生。
五、試驗結果
通過幾個月的飼養和管理,黃顙魚成活率在94%以上,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每尾達3-4兩,基本達到了商品魚規格。按現行價格每斤20元計算,效益是相當可觀的。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水產業已發展成為農業支柱產業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產品的要求更高、更新,名優特品種已成為人們的首選水產品。該地現今的常規品種養殖利潤卻很低。因此,通過幾個月的養殖可以看出,大力發展黃顙魚的養殖是可行的。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