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千山晚報資訊:在家里或辦公室擺個大號魚缸,養幾條錦鯉、龍魚賞心悅目;去超市、市場買幾條鰱魚、鯽魚回家煎炒烹炸……“魚”在鞍山市民的生活里絕對不可缺少。不過看過、吃過這么多魚的市民或許還不了解,鞍山的觀賞魚產業位居東北第一、全國第三,鞍山的淡水魚養殖業全年產值可達11億元。
觀賞魚東北第一全國第三
13日傍晚,寧遠鎮包董岳村的張興柱手持漁網,在弟弟幫助下從窖里網出一萬多尾黃鮑、馬賽克、紅鱔等觀賞魚,分別裝在塑料袋中,他要頂著午夜的星辰到我市郊區的鞍山市觀賞魚市場送貨去,那里上海、杭州的客商正等著他。一尾魚五毛錢,這筆買賣就是5000塊。
而張興柱只是鞍山近十萬觀賞魚養殖戶的一個縮影,如果你有興趣,每周一半夜到達道灣鎮的鞍山市觀賞魚市場去看看,如果不是提前去,恐怕上千臺機動車,幾萬名客商的巨大人流會把你擠得連大門都邁不進去。
鞍山的觀賞魚市場究竟有多大?每年產值上億元,這是市農委給出的答案。中國是養殖觀賞魚國家,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觀賞魚每年出口數量大約占世界出口總量10億尾的3%,這說明中國觀賞魚的出口貿易市場充滿機遇。鞍山從2000年成立觀賞魚市場后,經過8年多的成長歷練,已經成為繼廣州和天津后全國第三大觀賞魚集散地,每年銷售額人民幣1億元以上。
鞍山觀賞魚市場目前總設施面積2.6萬平方米,銷售網覆蓋東北、內蒙古及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觀賞魚從這里賣到了國外,不僅鞍山人靠此致富,還帶動了遼陽等周邊城市的養殖戶到鞍山做買賣。
觀賞魚不僅是條致富的好門路,而且解決了幾十萬鞍山人的從業問題。市政府看到這是一條富民產業,每年給養魚農民每戶補助5000元。
今年鞍山市還會繼續大力投資觀賞魚產業,對觀賞魚市場進行異地改造,全面推廣健康養殖模式,市場服務實現信息覆蓋國內外、交易運輸便利化、一條龍服務多元化。改造完成后,我市觀賞魚基地總面積將達到1000畝,觀賞魚養殖設施達到300棟,年開發新品種30個,年生產觀賞魚1億尾,觀賞魚生產總值1.2億元,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億元。屆時它將成為我國北方生產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集種苗自主開發、引種試繁、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
淡水魚四季便宜又安全
“無魚不成席”已經成了國人宴客的慣例。
鞍山市場上銷售的淡水魚除了地產外,還有部分是來自沈陽、營口等地。市場上各種魚每公斤2元到上百元不等。鞍山今年的淡水產品產量將達到6萬噸左右,淡水魚產量預計達到近5.5萬噸。全年漁業總產值計劃實現11.28億元,水產品產量工廠化養殖規模達到35萬平方米,精品魚產量7500噸。
據介紹,隨著水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的開展,鞍山上市的以鰱魚、鯉魚、鯽魚、鳙魚等四大淡水魚為代表的25個淡水魚產品被確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目前以黃顙魚為代表的精品淡水魚正在申報無公害水產品。淡水魚基本達到了無公害,市民可以放心購買、食用。
鞍山市已陸續開展了水產品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無公害水產品認證比例基本達到100%,從源頭上確保了水產品安全�?梢哉f,我市生產的淡水魚產地周邊無污染,生產環節不使用違禁藥、不超標用藥、飼料添加劑保證在正常范圍內,完全符合無公害生產基地省級標準。隨著市場管理的規范化,市農委還將在政府的支持下,全面推行淡水魚帶證上市�! �
為保證市民四季吃上好吃便宜的魚,今年我市將繼續大力發展特色漁業。海城市、臺安縣重點發展沿河流域優良品種,形成區域規模優勢,鞍羊線和鞍營線大力發展設施漁業,形成高檔魚、精品魚工廠化生產;岫巖和海城東部山區大力發展山區流水養殖,重點發展鱒魚、鱘魚、林蛙;重點推進遼寧蒼南香吧佬公司5000萬元淡水魚加工項目、岫巖擴建林蛙系列產品項目和臺安縣大華養殖淡水魚深加工項目,帶動全市漁業產業發展,讓漁業生產在面向市場化的同時,發展適應工業加工的產品,為工業提供原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