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鰻魚網資訊:烏鱧被喻為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養殖品種,倍受關注
在廣東, 養殖烏鱧已經有10多年歷史,今年珠三角地區養殖面積將超過1.5萬畝。廣東烏鱧畝產低于6000斤都算不上養殖成功,在南海、順德等地,畝產大部分都在萬斤以上,一般畝產在8000斤-12000斤,有的養殖戶甚至超過兩萬斤。
烏鱧如此高產,除了自身的耐低氧、集群性優勢外,還得益于苗種品質改良、人工飼料研發的突破。使用人工飼料養殖后,徹底解決了水質和高產之間的矛盾,產量得以大幅提升。
造冬棚蝦”輪作的養殖模式,去年4月投放剛孵出7天左右的烏鱧苗,9月中旬養成0.6斤/尾規格的商品魚,畝產超過7000斤,9月下旬再養一造冬棚蝦。如果采用單造養殖模式,到12月份賣魚的話,畝產就能超過一萬斤。
烏鱧是個高投入的品種
按照去年養殖成本4.5元/斤計算,畝產8000斤,需投資4萬元。養15畝至少需要50萬元投資。在南海一般每戶以4畝池塘養烏鱧的人很多,一口塘投入10多萬元即可。
高投入帶來高效益,近幾年烏鱧價格雖有波動,高時9-10元/斤,低時5-6元/斤,但總體上還算比較穩定。歐陽永順去年養殖烏鱧畝利潤7000元,40畝純利超過28萬元。
發展前景——內需強勁
“苗種、養殖、飼料、銷售已經形成產業鏈”,現在廣東養殖烏鱧已經銷全國各地。
雜交種烏鱧生長快、全程投喂飼料、產量高。從2000年開始推廣雜交種烏鱧,目前雜交種烏鱧在育苗階段經過馴化后,可以完全攝食人工配合飼料,起捕率高,這些都是其得以迅速推廣的主要原因。雜交種烏鱧養殖周期短,4月份放苗,在9月份就可以達到上市規格。
據了解,烏鱧肉嫩、味美、骨刺少、營養全面,在我國各地均有消費習慣,廣東1萬多畝的養殖面積,其中僅有20%為本地消費,八成以上都是銷往外地。
雖然今年廣東養殖面積增加三成,但長江流域烏鱧養殖卻減少了至少1萬畝,廣東養殖戶認為今年烏鱧價格不會太低,最低塘頭價格應該可以維持5.3元/斤。
養殖技術——苗種培育最重要
烏鱧為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當食物不足或規格大小相差懸殊時,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養殖烏鱧要注意放養規格盡量一致,尤其是苗種培育階段,應根據規格大小實行多級分養。黑芝麻培育是烏鱧養殖成功的關鍵,正常情況下成活率只有三成左右,黑芝麻開口餌料俗稱“水蛛”,為水體浮游動物,可以通過前期施肥,中后期增喂豆漿等方式來培育。經過開口后的苗可見有明顯的“大肚子”,2-3天后改投死水蛛,經歷了從“活水蛛→死水蛛→死水蛛+冰鮮→冰鮮→冰鮮+飼料→飼料”一系列流程后,最后能完全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此時可以宣告苗種培育基本成功”,隨后轉入成魚池養殖。
烏鱧是高密度養殖,池塘載魚量大,調節水質也很重要,用微生態制劑改良底質,保持水化指標在正常范圍內,中后期預防肝臟綜合癥,一般成魚養殖成活率可達九成。 養殖分布——珠三角順德最多
烏鱧是對斑鱧、烏鱧等鱧科魚類的俗稱,也稱黑魚、柴魚等。烏鱧營養全面、肉嫩味美、骨刺少,其風味和保健功效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分別為烏鱧、斑鱧及其雜交種三個品種。斑鱧主要分布兩廣及港澳地區,俗稱“港種”;烏鱧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山東等地,俗稱“湖南種”或“山東種”;雜交魚是以“湖南種”或“山東種”為父本、以“港種”為母本雜交后的子一代。 雜交種烏鱧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起捕率高、肉質味道好外,還可以完全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在珠三角烏鱧養殖區99%屬于雜交烏鱧。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