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就嬌貴,1—2厘米長的魚苗每尾超過20元
位于雨花開發區的豐海洋工廠化養殖場內,十多個直徑五六米的圓形水池均勻排開,汩汩冒著熱氣,水面上一片白色的水花(如圖,本報記者 左中甫攝)。技術人員說,池內水溫常年保持在25—28攝氏度,才能讓美國鰣魚在南京舒適地生長。冬春季節,養殖場利用附近電廠余熱,經過復雜的處理程序,保持水體恒溫、循環。
“在美國,鰣魚遠不如在中國這樣有名,因為美國人不喜歡吃帶刺的魚類。”豐海洋負責人豐萬寶說,為了把美國鰣魚引入中國,上海一家苗種公司費盡周折,經過中國農業部和美國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嚴格審批,才獲準將鰣魚受精卵裝置在氧氣袋中空運回國。豐海洋從這家公司引進的鰣魚魚苗,每尾只有1—2厘米,價格卻要20多元。鰣魚一生中都不能離水片刻,運輸途中技術人員細心呵護的程度“不亞于陪護嬰兒”。
一天到晚運動,“減肥”效果卻很差
“同樣是工廠化養殖,美國鰣魚遠比澳洲寶石斑魚、河豚等難伺候!”技術員童怡博指著大群斤重上下、始終沿著魚池順時針游動的魚群說,鰣魚的消化系統脆弱,腸道很短,因此需要在不斷運動中覓食浮游生物,一刻也不能停下來,絕對算得上“永動機”。不過,雖然生就一副運動員般的健美身材,美國鰣魚的脂肪含量很高,幾乎居魚類之首。
此外,鰣魚天生“膽小怕事”,水面的一丁點異動都會導致魚群受驚,互相沖撞。再加上可以食用的鰣魚鱗片松軟異常,一旦互相“摩擦”或者撞上池壁后鱗片脫落,極易感染致死。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工作人員都小心翼翼,連說話都要壓低聲量,以免驚擾了這些“寶貝”。
正式捕撈之前,要“模擬捕撈”兩三次
美國鰣魚與長江鰣魚同族同宗。由于生活在相似環境與緯度,二者的味道也極為接近。落戶南京已經1年多,這批鰣魚才長到1斤左右。但在美食家眼里,此時的鰣魚肉味最為鮮美。
近期這批鰣魚就可上市,但由于生性嬌貴,在正式捕撈前養殖場還得“彩排”兩到三次。技術人員解釋說,為了不碰傷魚鱗,捕撈需要用特制的輕柔紗網,將部分魚群引導到網箱中,連水一起帶走,過一會原路送回,如此往返兩到三次,讓它們適應“外出”的環境,才能保證它們存活。
鰣魚太金貴,所以上市價格每斤高達上千元。豐海洋負責人說,該場引進的美國鰣魚成活率已經超過九成,這是根本沒敢想的高成活率,目前餐館里的鰣魚,大多來自泰緬等國,這種鰣魚的口感根本沒法與長江鰣魚相比,“在整個江蘇省,美國鰣魚養殖成功的還不到5家,而全國也不會超過20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