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 資訊: 近年來,小龍蝦產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發展如日中天,它的養殖也備受關注。上周二,本報報道了中山試養小龍蝦獲成功的消息,不少讀者來電咨詢相關事宜:何處有苗種購買?廣東適合養殖小龍蝦嗎?它的市場前景如何?
對此,記者尋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小龍蝦產業在適當的地區值得發展,而廣東養殖上雖然存在氣候上優勢,但必須慎重看待消費市場和養殖成本問題,如果養殖戶缺乏銷售能力,盲目投入可能會虧本。
廣東反季節養殖有優勢
小龍蝦在湖北、江蘇等省有兩種養殖模式,一種是池塘養殖模式,一種是冬閑田養殖模式。據了解,目前湖北小龍蝦養殖面積已經超過200萬畝,80%以上都是冬閑田寄養模式,池塘養殖僅為很小部分。其中該省潛江市是全國最大的淡水小龍蝦加工出口基地,也是湖北小龍蝦產業發展最好的地區。
潛江市水產品產銷協會常務副會長鄒開封告訴記者,今年該市養殖小龍蝦面積已達19.8萬畝,幾乎全部都是冬閑田養殖。即利用中稻收割前后放苗,次年3-5月份收獲的模式,其中不需要投喂餌料,畝產220斤左右,而池塘養殖產量在500斤以上。
中山市板芙鎮板尾村養殖戶梁志堅認為,當地小龍蝦養殖僅僅剛剛起步,還屬于試養階段,主要成本是塘租、飼料和溫棚搭建的投入。“每天只投入7-8斤蝦料就行,總成本比白蝦養殖低5-6元/斤。”他表示,搭建溫棚養小龍蝦主要考慮的還是通過反季節上市,賣出高價獲得利潤。
據中山沙朗一朱姓養殖戶介紹,她通過反季節上市賣蝦,在3、4月份,15-20條/斤規格的售價達到18元/斤。但隨著外地蝦進入廣東,現在的價格已經降到13元/斤左右,“市場變化很快。”
各地池塘養殖虧損多
小龍蝦產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如此迅速,也得益于當地加工廠的迅速發展,形成了配套產業鏈,但目前廣東仍沒有相關的加工企業。鄒開封告訴記者,目前潛江市有9個加工廠家,其中有5家具備出口資格。“潛江小龍蝦90%進入加工廠,如果沒有穩定的收購市場,價格很難保證”。
在武漢市漢南區養殖小龍蝦的吳老板告訴記者,他從2007年開始養殖小龍蝦,去年60多畝池塘虧本10多萬元。
“有價格難捕撈,好捕撈時候又沒有價格”,吳老板采用的池塘養殖,每年3-5月是捕撈高峰期,過了這個時段就比較難捕撈。據了解,小龍蝦每年價格波動都比較大,20-30條/斤規格的在3月初還有8-10元/斤,隨著上市高峰期到來價格逐漸降低,去年最低價僅2.5元/斤。
“去年80%池塘養殖都虧本了”,吳老板表示并不是他一個人虧本,主要是因為產量不能提高,后期價格太低。他認為,池塘養殖畝產400斤左右,60畝塘每天出幾十斤蝦,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很容易造成滯銷。
而梁志堅認為,中山養出的小龍蝦主要在當地銷售,“都是餐館收購”,消費市場還有待開發。據武漢一余姓流通商介紹,現在從湖北發往廣東的小龍蝦主要在廣州和深圳銷售,20-30條/斤規格的蝦到廣州批發價只有8元/斤。這將對廣東小龍蝦養殖戶的收益造成很大影響。
種苗優劣難以判斷
近年來,在小龍蝦主產地苗種退化問題很嚴重,采用自繁模式養出的小龍蝦規格越來越小。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舒新亞高級工程師研究小龍蝦多年,認為目前小龍蝦內銷、出口情況都很好的局面掩蓋了存在的問題。并表示目前市場上小龍蝦苗種市場較為混亂,養殖戶采用自繁時候要注意,選擇大規格個體進行選育。
據介紹,在湖北等地,有些養殖戶到市場上收購野生龍蝦苗,因為其價格便宜,一般在3.5-6元/斤之間,規格為80-150尾/斤左右。但由于野生龍蝦苗營養不足,體質弱,使得規格比養殖基地小;加之收集程序復雜,受傷嚴重,易得病,運輸成活率極低。
中山南粵水產特種研究中心負責人黃小文也對此表示擔憂,他告訴記者,目前廣東暫時沒有自繁苗供應。該場從武漢引種的小龍蝦親本,最快也要到8月份才有苗種應市。至于銷售價格還沒有確定,“到時根據出苗量和市場需求來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