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資訊:“這一次我損失了近10萬元,現在只剩這塘毒水了。”5月15日,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南州村養戶嚴漢強愁容滿面地說,辛苦一年養的魚,臨近賣時遭人投毒,整塘暴斃。
15日當天,南方農村報記者到現場采訪時,已是案發第4天,池塘邊堆放的死魚臭氣熏天,只能看到一堆黑乎乎的魚肉和成堆的白蛆。塘里的田螺也未能幸免,已經腐爛,剩下空殼浮在水面。魚已經死光了,由于怕影響附近魚塘和農田安全,魚塘原有的水被限制排放。
經高明公安分局取樣化驗,昨日公布結果顯示為甲氰菊酯中毒,同日經過經過環境保護局檢測,塘水已經可以安全排放,但仍需曬塘一月方能養殖。
臨賣魚前遭人投毒
5月10日早晨6點,嚴漢強像往常一樣起來巡塘,6畝塘養的黃顙魚,已同魚中談好過兩天交易,價格11元/斤。
一到塘邊,嚴漢強就發現塘內白茫茫一片。剛開始他還以為是缺氧泛塘,就趕緊打開增氧機,隨后仔細一看,才發現除了鰱鳙魚漂在水面外,大量黃顙魚也白肚朝天,死魚身上還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農藥味道。恐怕有人投毒了!
想到這里,嚴漢強心里十分慌張,當天下午6點半,他撥通了110電話報警,警察隨后趕來,連同高明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等有關人員現場取魚樣、水樣回去化驗。
南州警務室統計死魚結果為:黃顙魚7792斤,鰱鳙魚676斤。嚴漢強妻子拿出賬本給記者看,上面記錄這口塘去年5月放水花24萬尾,加上飼料、塘租、藥物、電費等損失,再加上好幾百斤警察走后以后才浮出水面的死魚,直接經濟損失近10萬元。
當時,嚴漢強認為這是一起很明顯的投毒案件,他在塘邊還發現了兩個塑料袋,里面殘留有乳白色液體,有很濃的農藥味。南州村村長嚴永朝也證實,那天在場的很多人都聞到了農藥的味道。高明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冠池也表示,魚死于中毒的可能性很大。這個猜測在5月22日得到了證實,水質化驗結果顯示:甲氰菊酯中毒。這顯然是一起投毒案,但案件仍在偵破之中。
據了解,甲氰菊酯,又名滅掃利,是一種神經毒劑,對魚類等水生生物高毒。但偵破此類案件比較困難,特別是魚塘位置比較偏僻的地方。嚴永朝回憶,去年附近村出現過一起魚塘投毒案,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污染導致生產延遲
在獲得該信息前的十來天,嚴漢強一度很焦慮,“眼看著這口塘今年12月份要重新投標,難道一直要空閑到年底?”
據了解,除了這口發生死魚的塘外,他另外一口標苗塘里已經培育了100萬尾黃顙魚苗,現在標苗塘里的苗已長到較大規格,密度過高,每天都有損耗死亡,必須馬上分塘。他原本打算轉一部分魚苗到發生死魚的塘里養殖,想不到就發生了這件事件。
5月22日上午,經當地環保監測部門確認塘里水的毒性已經消失后,這天下午,嚴漢強把塘里的水放掉了,準備下一造的生產。但甲氰菊酯是一種難溶于水的物質,為了防止塘底殘留了藥物,他決定曬塘一個月以后再開始生產,標苗塘里的魚苗也一時難以放出。
遇到這種情況,政府會不會相關政策補償?嚴永朝表示沒聽說過,塘租投標時已繳清,肯定不會減租,只能把情況反映上去。李冠池則表示,即便遭人毒害死魚,由于這種補償在高明沒有先例可循,可能性很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