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資訊:順德水產養殖轉向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
近年來,順德城市化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水產養殖轉向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魚類,而與順德相鄰的中山黃圃鎮,自然而然成為承接順德草魚養殖(包括大魚和魚種)首選區域。黃圃鎮是目前中山乃至廣東最大的草魚魚種生產基地,魚種養殖面積達2.8萬畝,去年交易量達3000萬斤,該地魚種產業已形成地方性品牌,銷售范圍覆蓋珠三角地區,遍及半個廣東。
在2000年前,黃圃鎮魚種養殖面積僅六七千畝,平均畝產700-800斤。2005年,中山草魚飼料用量首次達到12萬噸(包括大魚料和小魚料),魚種養殖從此大踏步前進。經過幾年快速發展,目前黃圃草魚魚種養殖面積達到2.8萬畝,平均畝產3000-3500斤(全年養殖模式)。
“其中一個原因是順德草魚養殖向中山轉移的結果”,某飼料公司駐中山市業務經理段峰分析,近幾年來,隨著順德城市化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魚塘被征用,使得塘租越來越貴。目前順德水產養殖已經轉向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而傳統的、單位經濟效益不高的草魚正逐漸被淘汰出順德養殖區域。
與順德相鄰的中山黃圃鎮,憑借水好地多、塘租較為便宜、交通便利(1小時車程可到周邊城市),自然而然地成為順德草魚養殖(包括大魚和魚種)首選轉移區。
據了解,中山位于珠三角中南部,周邊地區即為珠三角主要的水產養殖區域,其中草魚養殖最廣泛、需求量最大,使其苗種需求量很大。以種苗輸入地之一的順德為例,盡管近幾年來草魚養殖量有所萎縮,但整體的養殖基數仍然很高,在2008年草魚飼料用量達4萬多噸。有如此強大的商品魚市場作支撐,中山黃圃草魚魚種生產能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山草魚養殖產業鏈日趨成熟,包括養殖、免疫、飼料和流通,每個環節都有成熟的市場運作,并且養殖呈現區域性分布特點,形成黃圃鎮魚種、三角鎮統魚、東升鎮脆肉鯇、板芙鎮大規格魚養殖的分布格局。
黃圃鎮吳欄草魚魚種飼料經銷商羅子淦告訴記者,目前黃圃鎮有專業打魚針隊伍12支,共有從業人員460人,每人每天平均能免疫1.5萬尾魚,免疫一尾魚獲得2分錢報酬。在當地,魚種免疫工作呈常規化運作,每批魚種在出售前都要經過2-3次的免疫,經過免疫的魚種成活率高、質量有保證。
羅子淦回憶,在2000年前,還沒有專門的魚種飼料,每10畝養殖水面需要配套種植2-3畝草,效益較為低下。2005年后,草魚魚種飼料市場得到了一些飼料公司的重視,飼料投喂使魚種養殖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看到能賺錢,養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產業”。
“我們這一帶養出來的魚種體型修長、體色好、耐運輸、不容易掉鱗、成活率高”,黃圃養殖戶梁聯幫自豪地說,買過黃圃草魚種的人,以后都不會想到其他地方去買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