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成都商報資訊: “鱖魚兩塊錢一斤!草魚五角錢一斤!”昨日一大早,簡陽市三岔鎮就出現了甩賣死魚的場面。到了下午5時許,這種情況迅速向周邊擴散,價格也陡然下降,“一塊錢一條鱖魚!五角錢一條草魚!”據了解,從前日起接連兩天,三岔湖出現大面積死魚。據來自簡陽方面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這跟氣溫反常、養魚網箱密度過大導致三岔湖養殖承受能力超負荷等有關。
昨日下午4時許,據簡陽市有關部門通報,兩天至少死亡100萬斤魚,養殖戶損失嚴重。有關部門已采取了積極措施,盡量減少養殖戶的損失。據悉,在三岔湖投資養殖業的成都市民,此次亦遭受損失。
魚不斷死掉
一船一船被打撈上岸
昨日下午1時,記者進入三岔湖老碼頭,一股濃烈的魚腥味撲面而來。堤壩上堆放了幾大堆死魚,大到三四十厘米長的大口鰱魚,小到二十厘米左右的鱖魚、草鰱,白花花一大片。還有幾條小船陸續將網箱里打撈起來的死魚從湖面運到堤壩,有養殖戶干脆用船將整個網箱拖到岸邊,打撈死魚。堤壩上停放著幾輛機動三輪車和小型貨車,養殖戶準備將這些死魚運到集鎮上賣,也有一些商販前來收購。
三岔鎮國興村四社的汪輝良在南半湖養了8個網箱的草魚和大口鰱魚。前晚,他們發現陸續有魚浮出水面,一兩個小時后這些魚便死掉了。根據多年養魚的經驗,他們意識到是因為水中缺氧所致,但此時,將網箱轉移到網箱較少的北半湖已來不及了。“南半湖里到處都是網箱,連轉移的通道都被堵死了。”汪輝良的父親說。
于是,汪輝良一家只能眼睜睜看著更多的死魚浮出水面。他們只得把死魚打撈起來,用鐵皮船一船一船運到堤壩上。昨日下午1時許,汪輝良的父親告訴記者,他家已死了1萬多斤魚。“網箱里的魚還在繼續死。”老人神色黯淡地說,“8個網箱投入了27萬元,大部分錢都是借來的。這1萬斤魚要是不死可以賣六七萬元。”
價格在暴跌
死魚浮滿網箱 買賣以船為單位
昨日中午,前往三岔湖的路上,不時可以看到滿載死魚的三輪貨車、小型貨車等。等到了碼頭,靠在岸邊的漁船更是滿載著死魚。鱖魚、鯉魚、草魚、鰱魚都有,原本以斤計算的魚價,如今以船為單位。養殖戶徐文賢一船大約500斤重的鰱魚,最終與一三輪貨車車主以200元錢成交。
養殖戶鄭繼昌請人將自己網箱里打撈起來的死大口鰱魚用一只鐵皮船運到堤壩上,一名收死魚的小伙子正在與他討價還價。“這一船魚少說也有400斤,你給150元就全部賣給你。”商販轉身就走,鄭繼昌追上去,用近乎央求的口氣說:“這樣吧,這船魚100元賣給你行嗎?”好說歹說,商販才將魚買下來。
與越來越多靠在岸邊的漁船相比,聞訊趕來的各種貨車顯然有些不夠用了。有個別養殖戶等不來買主,直接將死魚扔在岸上。據了解,損失嚴重的養殖戶已開始聯系成都冷凍倉庫,將死魚凍起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打撈起來的死魚絡繹不絕地運到老碼頭,商販收魚的價格還在急速下降。為了盡可能地減輕損失,很多養殖戶將死魚運到三岔場鎮或公路沿線銷售。在三岔鎮場鎮的大街小巷,賣死魚的養殖戶越來越多。有的將死魚堆放在三輪車上賣;有的沿街叫賣;有的干脆在地上鋪張防雨布把魚堆在上面任人挑揀……
養殖戶們希望第一時間賣出更多的魚,死魚源源不斷地涌向市場。下午4時,在三岔鎮場鎮絳街口,至少有5家養殖戶在這里賣死魚。三岔鎮國興村四社養殖戶付紅金把死掉的鱖魚堆放在三輪車車廂里,“5角錢一條隨便挑隨便選。”
死魚的“身價”在暴跌。“比白菜、蘿卜還便宜。”付紅金很沮喪,“早上死掉的鱖魚還可以賣到兩元一斤,到中午一元錢一斤;到了下午,我們只有按條數來賣了,先是1元錢一條,現在5角錢一條都賣不脫了。”付紅金說,家里養了9網箱魚,已經有5箱出現了死魚,至少有一兩萬斤魚死了。
探訪三岔湖
網箱拖入旅游區 死魚有所緩解
下午2時許,記者乘坐快艇進入三岔湖。據悉,三岔湖目前劃分為養殖區和旅游區,養殖區用于養殖戶網箱養魚;旅游區用于旅游開發,禁止網箱養魚。記者進入旅游區時,看到養殖戶陸續用機動船將網箱拖入旅游區,此舉已得到有關部門認可。雖然死魚有所緩解,但仍能看到網箱里漂浮的大量死魚,養殖戶正在加緊打撈死魚。
正在打撈死魚的徐氏兄弟擁有上百個網箱,幾兄弟將網箱移到旅游區后,正在打撈浮出水面的死魚。初步估計,他們損失了四分之一。十多塊錢的魚,如今賣幾角錢都沒人要。其他養殖戶也遭遇了相同的情況,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大約有400個網箱進入旅游區。隨后,記者進入養殖區,養殖區的網箱已明顯減少。不少養殖戶仍在打撈死魚。
原因調查
氣溫反常+違規網箱過多+灌溉量大
=缺氧死魚
三岔湖水庫出現大面積死魚情況引起了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昨日上午,接到養殖戶報告后,簡陽市政府副秘書長付強,簡陽市網箱養魚管理辦公室、三岔鎮鎮政府和三岔湖管理局的負責人到庫區各地了解死魚情況。據初步估計,到昨日下午,三岔湖有100萬斤魚死亡。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養殖戶的損失,相關部門緊急決定:將南半湖的網箱向北半湖轉移,減少南半湖的網箱密度。
簡陽市政府副秘書長付強說,三岔湖自上世紀70年代建成以來,其主要功能是灌溉,兼顧防洪、發電和養殖。上世紀90年代網箱養魚高峰期,三岔湖里最多有12000多個網箱。“我們曾經請水產專家評估,三岔湖最多能容納2500個網箱。”在網箱養魚快速發展的同時,三岔湖的水質污染情況也日益嚴重,而三岔鎮場鎮近兩萬居民的飲用水源全部來自湖中。
付強說,近幾年為了改善三岔湖的水質,發展三岔湖旅游,四川省、資陽市、簡陽市多次發文限期取締網箱養魚。資陽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考慮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決定今年將網箱控制在2000個以內,在明年6月30日前,取締三岔湖內所有的網箱。但大量的養殖戶無證網箱養魚,致使目前三岔湖內還有7000多個網箱。
往年,三岔湖湖水缺氧事件偶有發生,但今年為何這樣嚴重?付強說,近日氣溫反常,湖底的沉渣和毒氣上翻是導致缺氧的主要原因。同時,湖中違規網箱過多,網箱密度過大超過了三岔湖養殖能力的承載量;還有目前干旱農田灌溉用水增加,導致湖中水位下降加重了缺氧情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