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千山晚報資訊: 歐洲丁桂魚、非洲鯰魚、南美白對蝦、淡水藍鯊等,這些在市場上少見、飯店里價格昂貴的海鮮產品今后將成為遼寧省鞍山市民餐桌上的常客。昨日記者從鞍山市農委水產處了解到,鞍山市今年引進數十個水產新品種,大面積普及養殖以滿足市民需要。截至6月底鞍山市已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5.1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水產品產量2.699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2%。
過去市民餐桌上食用的很多海產品多是從大連、丹東進貨,難以確保新鮮度。今年鞍山市引進了多個水產新品種,其中包括臺安引進歐洲丁桂魚、黃顙魚、非洲鯰魚、南美白對蝦、淡水蘭鯊等;海城引進北京金魚、羅非魚、淡水白鯧、淡水石斑和羅氏沼蝦等;岫巖開發土著品種鴨綠沙塘鱧、林蛙,引進斑鱖、金鱒、虹鱒、雜交鱘等。養殖地近了,市民就能花最少的錢吃最新鮮的魚了。
品種增多、成本降低的同時,為讓市民吃得更放心,鞍山市又把眼光放在健康養殖上,在全市范圍內打造健康養殖模式,強化養殖環境和衛生條件。上半年,鞍山市有8個水產品通過了國家無公害水產品認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