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西新聞網資訊:廣西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依托大瑤山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娃娃魚人工馴養繁殖。如今,全縣共有娃娃魚馴繁養殖場4個,占地面積28.6畝,養殖面積5500平方米,存池娃娃魚2萬余尾,相當于全國野生娃娃魚的數量。
在金秀大瑤山存池的2萬余尾娃娃魚中,體重2.5公斤以上的親本5000余尾,子二代、子三代娃娃魚1.5萬余尾,年可繁殖娃娃魚幼苗2萬余尾。也就是說,從現在起,金秀大瑤山一年新增娃娃魚的數量,已相當于目前全國野生娃娃魚的數量。
“娃娃魚”學名叫“中國大鯢”,是現存個體最大的兩棲動物,有生物界活化石之稱,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幾年,金秀各養殖場通過模擬娃娃魚繁殖自然生態條件,強化攻關,種苗“瓶頸”得到解決,繁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現年繁殖幼鯢能力達2萬余尾,為娃娃魚資源增殖、規模化養殖提供了種苗支持。
大瑤山農民人工養殖娃娃魚,有“養10尾脫貧、養50尾致富、養100尾成10萬元戶”之說,經濟效益極佳。以養殖10尾為例,引進子二代、子三代娃娃魚苗種(規格25-30厘米)為每尾500元,10尾成本共5000元;養殖至2.5公斤規格,10尾餌料成本1250元;農村家庭養殖人工成本不計在內,總成本為6250元。當前娃娃魚市場銷售價為每公斤1000元,10尾商品魚可賣2.5萬元,凈收益18750元,投放產出比高達一比四!
金秀人工養殖娃娃魚,有效地保護了這一珍稀瀕危物種,為申報娃娃魚自然保護區創造了條件,也為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今年,金秀依托自治區業務部門的項目扶持,以“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推廣建立庭院人工養殖娃娃魚,擴大養殖規模,努力把金秀打造成為“娃娃魚之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