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尼羅羅非魚 (鱺魚科)Tilapia nilotica
[地方名]非洲鯽魚。
尼羅羅非魚原產于約旦的坦噶尼喀湖,已廣泛為其他地區所引進,我國于1978年從泰國引進并推廣養殖。
[形態特征]外形類似鯽魚。體側扁,背較高。頭中等大小,口端位,頰部有3列鱗片。鱗大,圓形。側線分上下兩段,兩段于背鰭基部段并行。背、胸、腹、臀、尾鰭都較大。背鰭發達,硬棘15~18,軟條12~14。尾鰭末端鈍圓形。體色因環境(或繁殖季節)而有變化,在非繁殖期間為黃棕色。頭下側、口下面、體下半部為白色。體側有8~10條不明顯的黑色縱紋帶。尾鰭上有10條左右黑色條紋。在繁殖期間,雄魚的縱斑帶消失,體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頭部淡紅色,背、胸、尾鰭的邊緣呈淡紅色。大型雌色的尾鰭也是淡紅色。
[產地、產季]長江以南的高產養殖品種,南方9~10月份起水,北方更早。
[經濟價值]尼羅羅非魚是羅非魚中最大型的品種,而且骨刺少,肉質細嫩且富于彈性,味道鮮美,其風味可與海洋鯛魚、比目魚媲美。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質20. 5克、脂肪6.93克以及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價值亦高。
采集:龐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