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們公司研發的自減流低形變離岸深水網箱,具有容積率大、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強、可仿野生環境等特點。經過在外地的實際使用,該項技術已完全成熟,我公司正在朱家尖建一個深水網箱養殖基地,3月份將投入使用。該基地將帶動全市網箱養殖掀起‘產業革命’。”昨天下午,浙江省舟山市健太漁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劍彬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我省有各類深水網箱1500多只,產業規模居國內領先。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結構和工藝無法適應我省海域普遍存在的“風大、浪高、流急、水渾”海況,特別是臺風季節,框架斷裂、網衣破損、錨泊移位等事故時有發生。此外由于網箱不能升降,舟山和寧波地區主養品種大黃魚無法越冬。而且網箱的有效養殖容積偏低,在流速超過1米/秒的條件下,網衣漂移嚴重,網箱有效養殖容積率不足60%,同時容易造成魚體擦傷,影響養殖魚類成活率、產量和質量。
2008年,健太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合作,研發自減流低形變離岸深水網箱。“在解決了網箱安全升降所需氣囊、控制閥件和主體框架可靠連接以及網衣裝配等關鍵技術后,自減流低形變離岸深水網箱項目逐漸成熟。 ”龔劍彬說。
據介紹,自減流低形變離岸深水網箱,能提高有效養殖容積20~30%;由于海水不同深度有不同溫度,新研發的網箱可平穩、自由升降,能在炎熱或寒冷時進行合理調節,甚至能有效抵御臺風等極限天氣;通過網箱網葉結構的調整,還能實現網箱內部水流減速或增速等。龔劍彬介紹說:“以養殖大黃魚為例,以往普通的大網箱一般只能養殖1萬尾左右,最多養殖2萬尾,但新研發的網箱,一般能養殖1.5萬尾以上,養殖極限可達3萬尾;網箱內水流速實現變化,則有利模仿純野生的環境,使養殖魚脂肪更少,味道更鮮美。而具有這么多優點的深水網箱,造價僅比傳統深水網箱上升15%左右。”
據悉,目前該設備已應用于臺州大陳島以及山東威海的養殖示范基地,并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裝備技術和養殖技術規范。針對我市大多采用小網箱養殖的現狀,健太公司還開發出了具有同樣優點的中小型PE網箱設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