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 日前后,受冷空氣影響,西區、港口、石岐等中山市部分蝦場活蝦遭滅頂之災。一些蝦農開出高價也請不到人撿拾凍死蝦,結果蝦農只能眼睜睜看著滿塘的凍死蝦發臭腐爛。
去年11月寒流令蝦農損失慘重
由于缺貨,目前蝦價飆升 羅氏蝦批發:每公斤62元
■新聞回顧
冷空氣突襲羅氏蝦覆沒
2009年11月15日前后,受冷空氣影響,西區、港口、石岐等中山市部分蝦場活蝦遭滅頂之災。中山市漁業部門隨后統計顯示:全市水產受災面積7199畝,凍死水產品534噸,經濟損失960萬元。其中羅氏沼蝦6560畝510噸,損失890萬元;南美白對蝦239畝10噸,損失25萬元;魚類400畝14噸,損失45萬元。
西區是中山市最大的羅氏沼蝦產地,也是本輪寒潮中受損最為嚴重的鎮區,全區除了800畝左右搭了越冬棚幸免,其余3000多畝幾乎“全軍覆滅”,突如其來的寒流令蝦農猝不及防。為挽回一些損失,一些蝦農到市場高價請人撿拾凍死蝦,結果就算開出一天150元工錢的高價也請不到足夠的雇工,蝦農只能眼睜睜看著滿塘的凍死蝦發臭腐爛。
為何會造成羅氏沼蝦大量凍死?中山市漁業部門的看法是,寒潮比往年提早了一個多月,蝦農始料不及;同時對此次降溫心存僥幸,未能及時提前搭建好越冬棚。
隨后記者了解到,蝦農們基本都沒有購買意外保險,當寒流突然而至時,蝦農們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擊。
■事件回訪
更多蝦農投入復產
2009年12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廣豐社區養蝦場時看到,二十多個蝦池都沒有了水,池底長了不少青苔,原先看到的涼棚也被拆卸一空,只留下細細的竹竿。盡管如此,更多的蝦農或已復產或正在為復產做準備——他們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
一輛面包車駛進蝦場,在蝦池岸邊停下,下車的是蝦場的蘇老板。蘇老板告訴記者,他家三個蝦塘的蝦在早前的寒流中全部凍死,直接經濟損失達7萬元。當天他是來撈蝦塘里的鯉魚的,本來沒指望鯉魚掙錢的他們,在羅氏蝦凍死后只有寄希望于幾百斤的鯉魚了。“據我了解,已有三戶人家因經濟狀況不好而退出了養蝦行業,而且這三戶人家不但欠了親戚朋友的十幾萬債務,還賒了飼料店的幾萬元飼料賬。目前他們已出去打工還債。”蘇先生說,蝦災事件后,西區黨工委、辦事處非常重視,還給西區籍在管轄區內的承包戶以每畝300元的補貼,只是他們家的戶口在港口,所以沒有領到補貼。不過,蘇先生表示,通過招標,換到新的蝦塘后,他們會繼續養蝦,爭取兩年后將損失補回來。
提及凍死蝦,蝦農曾女士后悔不已,她說,教訓太深刻了,來年一定早點搭蝦棚。隨后記者走訪得知,因為羅氏蝦稀缺,市場批發價已經從20到30元每公斤上漲到了現在的每公斤62元。
■記者手記
抗擊自然災害需提前準備
雖然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但羅氏沼蝦遭遇滅頂之災的陰影依然圍繞在蝦農腦際,而導致這一慘狀發生的主因之一就是心存僥幸的蝦農以為寒流不可能這么早就降臨。
養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蝦的農戶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慘烈的災難,即便是去年初橫掃整個南方的大雪,對蝦農的影響也不過是觸及到了一點皮毛。由此而來的慣性思維是,中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更為“厲害”的寒流。再說,就是有寒流,當它降臨時,露天蝦塘的蝦要么已經出售了,要么早就給蝦農轉移到溫棚里了。可偏偏今年的寒流提前降臨。吃了虧,我們需要總結教訓,希望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吃同樣的虧。新的一年,我們是否早早動手,打破長期積累的慣性思維,在養殖的時候,提前防范,更加注意天氣預報。政府是不是主動出擊,為蝦農上一項保險,增加蝦農的抵御能力?
當然,我們需要注意的不僅僅只是防范,當災害突然降臨時,我們還應該學會如何有效地救援。這些同樣需要從現在開始就去做,就去準備。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