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靠著養魚賺的錢,今年終于把房子重新修了一下!苯,臨桂縣四塘鄉巖口村委全洞村的趙宗桂,說起挖塘養魚給他帶來的好處來樂不可支。幾年來,全村在沼澤地上開挖了500畝水塘,發展立體養殖,只養了三年時間,村民收入就增加了好幾倍。
魚塘綿延成片
近日,記者前往全洞村,通往村子里的是一條三四米寬的沙子路?斓降臅r候,只見道路兩邊出現了一排排的水塘,水塘大小不一,但水十分充足,看起來很是壯觀,一路引著我們直到村里,足有一公里長。
記者在村里看到,村子三面環山,村口一片草地,環境十分優美。村長趙有安告訴記者,村子依山畔水,那些魚塘都屬于他們村里,有四五百畝,現在每個魚塘里都養滿了魚,一般過年前后才賣。
沼澤里挖出魚塘
趙有安說,村里有108戶近500人,目前估計平均每人有一畝左右的魚塘。
“一個小村子怎么會有這么多魚塘呢?”記者問。老趙笑著說,雖然村里有山有水,但以前這些卻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相反還成了他們致富的阻礙。
因為村子偏僻,離鄉政府有近20公里,交通不便。以前全靠村里的農田吃飯?蛇@些農田有一半在山坳里,村民要走上一公里才能種這些田。同時由于村子地勢低洼,水源豐富,在平地上的200多畝田,每到豐水期基本都被淹沒了,等水退了再補種收成往往很少。常年受洪水影響,又沒有其他收成,村民收入一度居全鄉末位。
為了能走出山去,村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修路,但由于資金缺乏,只能一段段修。2004年,修的路逐漸成形,大家開始把眼光放到了村前的上千畝沼澤地。這些沼澤地不能種東西,但水源豐富,可以養魚啊。
說干就干,經過初步測量,開始兩年平均每戶開挖了兩三畝,沒多久,沼澤地里出現了一個個大水塘,足有500畝。
魚塘讓村民收入翻倍
挖好了魚塘后,村民從2007年開始大力發展立體養殖,成效顯著。僅養清水魚,每戶村民就有六七千元的純收入,加上養鴨,收入就更可觀了。大家還很懂“鉆空子”,利用附近村子冬季急于清塘賣魚的機會,把魚低價買來,冬季種草養魚,保持魚的體重,待到“淡季”再高價出售,從中賺取差價。
記者來到魚塘邊看到,魚塘兩邊都種著青草和蔬菜。趙有安說,他們的魚全部喂草和蔬菜,這樣可以節約成本,同時養的魚口感比飼料喂出來的好得多。一般一畝魚塘一年除了成本可以賺3000元左右。
借助水產業的發展,幾年來,全洞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全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五六百元達到了3000多元,3年時間足足翻了好幾倍。同時,鄉政府支持村里種植了一些果樹,為村民增加了收入,現在一些村民蓋起了新房子,日子越來越好。目前,村里還有不少沼澤地沒開發,他們考慮繼續養魚,同時準備發展種植業,積極拓展更多的致富路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