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受到冰情的影響,使得許多漁民提前結束生產回家,并且回家的過程也比往年艱難了不少。漁民有損失,灘涂養殖戶的損失也不小。1月28日,記者從山東省壽光市海洋環境監測站了解到,海冰給壽光市淺海灘涂增養殖帶來巨大的損失,損失情況正在統計中。
漁船結伴破冰回
“由于受到海冰的影響,所以回家的時候不能像以前一樣單打獨斗了,只能和其他的漁船一起結伴撞冰回家。”1月28日上午,羊口漁民丁紀公告訴記者說。
丁紀公表示,他是1月27日回到羊口漁港的,與他一同回家的還有另外十幾艘船,之前他們一直在秦皇島附近的海域進行生產。由于現在海面上還是有不少海冰,因此他們需要用船邊撞冰邊行駛,如果不和其他的漁船結伴回家,那么一條船根本不可能單獨從秦皇島回到羊口漁港,“在回來的過程中,我們十幾條船輪流在前邊行駛,如果一條船撞冰撞不動的時候,就換另外一條船繼續到前邊撞,這樣各條船輪流著撞冰,才回來的。”丁紀公說。
一天損失一萬多
回家之后更多的是憂愁,魯壽漁5531的船主于豐富無奈地告訴記者,1月9日他和同行的30多條船只一起撞冰艱難地回家,往年他們要干到農歷臘月二十八左右才回家,現在提前結束了生產,一天要少掙一萬多元,“我們漁民除了捕魚,也沒有什么其他的本領,并且現在快過春節了,也沒法找其他的活干,所以現在每天只能在家閑著。”于豐富說。
在外生產也沒利
現在,有一部分漁民已經回到了家,還有一部分漁民在外邊生產,但不見得就能賺錢。
魯濰漁3186和魯濰漁2367的船主告訴記者,雖然他的漁船現在還在外邊進行生產,但是由于天氣情況和冰情的影響,他的兩條漁船經常在港里窩著,一窩就是七八天,該船主表示,過段時間,他的漁船也要回港了。
淺海養殖遭重創
1月28日上午,記者還采訪了壽光市海洋環境監測站站長楊建森。楊建森表示,此次海冰給壽光淺海灘涂增養殖帶來巨大的損失,目前還很難統計具體數字。
楊建森告訴記者,壽光淺海灘涂增養殖面積共16萬畝,主要養殖各種貝類、泥螺以及沙蠶,由于現在冰層堆積,各種貝類、泥螺和沙蠶非常容易被凍死。“受海洋潮汐和海浪的影響,海冰運動時會帶走貝類賴以生存的保溫層,使得貝類被凍壞。”楊建森表示,這是造成貝類死亡的原因之一;另外,海冰壓在灘涂上,使得凍土層加厚,那些潛沙較淺的貝類和沙蠶能夠直接接觸到凍土層,然后被凍死。
現場特寫
冰灘涂愁煞養殖戶
1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壽光市東北部的山東海惠集團興海水產有限公司的養殖區,在這里記者看到,大片的灘涂上堆積著層層的冰塊,白色的冰塊和黑色冰塊堆積在一起,黑白鮮明。在一塊較厚冰塊前,記者粗略估計有30多厘米厚。“前段時間的風暴潮,使得海冰又涌上來不少。”山東海惠集團興海水產有限公司的副經理劉大洋對記者說。
“2008年、2009年兩年,我們這里一共投放了300多噸的苗,有文蛤、雜色蛤、四角蛤、蘭蛤、毛鉗、竹蟶等貝類以及泥螺和沙蠶等。現在各種貝類和泥螺、沙蠶基本上都長大了,到底被凍死了多少,我們也不知道。”看著海冰,劉大洋嘆了一口氣,他們現在每天除了等還是等,看著海冰發呆,沒有其他的辦法,因為冰層太厚,他們也不敢冒險派工作人員下海去看貝類、泥螺和沙蠶的生存情況。
劉大洋表示,現在他們雖然還不能很具體計算出損失了多少,但是能肯定的是,至少損失過半,“前幾年那次海冰,等到冰融化了以后,灘涂上全是蛤蜊皮,我估計這次冰化了以后,灘涂上又會出現遍布蛤蜊皮的場景了。”劉大洋心痛地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