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根據常規經驗判斷,聽到“蝦蟹混養”這種想法,很多人會搖頭說不行,因為蟹蝦相克,生性弱小的蝦還不被蟹吃光?昨日,從市海洋與漁業局傳來一則致富喜訊,2009年,由省財政廳投入200萬元建設2000畝的蝦蟹生態養殖項目一舉獲得成功,年終一結算,平均畝產成品蟹75公斤、商品蝦10公斤及鱖魚5公斤,平均畝創純收入可達2750元。
引進蝦蟹混養模式
去年,我市以“蟹蝦生態混養技術應用于推廣”項目為載體,積極引進“蝦蟹生態養殖技術”模式,在新安鎮尹湖村新開發稻田圍墾成塘800畝養殖基地,利用河蟹和青蝦具有較為相同的生活習性和食性,采用人工控制方法,揚長避短、共同生長、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目的。
目前,主要養殖品種為河蟹,搭配品種為白鰱、鯽魚、鱖魚等,平均畝產成品蟹75公斤,平均規格2.5兩每只,最大的雄蟹規格每只5.3兩,最大的雌蟹規格每只3.4兩,平均每畝創純利潤可達2750元。該基地養殖模式的成功創新,填補了我市高效生態養殖模式的空白,同時帶動灌南縣全縣500戶10000畝特色水產品養殖業的發展,平均畝效益在350元以上,預計2012年灌南縣高效漁業養殖面積可達到30000畝,特色漁業養殖面積可達1.5萬畝。
蟹鰲蝦鱖在池塘中混養,可節省飼料成本,降低銷售風險,提高池塘生產潛力。“蝦蟹混養”無疑提高了綜合經濟效益,但生產上如何趨利避害才是關鍵。“河蟹好不好,就看一塘草”,這是長期從事河蟹養殖者的經驗之談,這一俗語說明了河蟹養殖的技術關鍵之一。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說:“我們十分注意水草的養護管理。在保證水草面積60%左右的情況下,對多余的部分要進行人工清除,被河蟹鉗斷的水草要人工撈清,以防水草腐爛變質,敗壞水質。特別是7至9月份水溫過高時,要人為控制水草生長速度。保證水草的高度不低于水下20厘米,始終確保水草生長的旺盛。”
放養螺螄保護生態
“生態蝦蟹混養”技術主要是本著放生態、易管理的原則,所以螺螄在河蟹生態養殖過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視。螺螄不僅可以凈化水質,清除殘餌,而且還可以作為河蟹或蝦子的飼料。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說:“在養殖過程中我們發現,螺螄投放量合理的池塘,水草長的非常好,水很清,養成的河蟹規格比較大,池塘中殘缺蟹也比較少。”
根了解,去年經過個人申報、社會公示、鄉村審核等程序,最終選定46戶貧困戶進入生態養殖園從事蝦蟹生態養殖。貧困戶董二經營的50畝蝦蟹生態養殖項目獲得成功,畝均生產商品蝦蟹86公斤,畝均純利潤達到3642元。
漁業專家提醒,河蟹屬于季節性消費品,市場價格波動非常大,這不僅要求養殖戶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多聯系各地客商,在合適的價位銷售。養殖戶也可以用網箱先將河蟹暫養在池塘中,待價而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