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好行情再次成為張溝鱔農的興奮源。近日,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斤黃鱔已賣到26元,比去年同期高出七八元。全鎮每天銷售黃鱔2萬多斤,鱔農們笑逐顏開。
73歲的三同村農民趙福彪說,這樣的價格“一點都不意外”,現在的張溝人“名利雙收”。
趙福彪去年掛了80口網箱,賺了6萬多元。“我一個老頭子都能賺這么多錢,你說那些年輕人和養鱔大戶該不該發財?”趙福彪說。
在趙福彪們看來,“黃鱔”都快成“黃金”了。
紅旗村農民陳又喜認為,當一個產業步入成熟期,其產品本身就有較高的含金量。
陳又喜去年掛了100口網箱,賺了10萬元。他說,就一個鄉鎮而言,能在短短5年發展黃鱔養殖面積4萬多畝,網箱62萬口,這在全國都是罕見的,也正好應了生意場上的一句名言:行大壓客。
老陳分析,張溝人把黃鱔名片迅速遞向全國、遞出國外,媒體功不可沒。
在老陳的記憶里,幾年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曾慶紅視察先鋒村養鱔基地后,新華社發了通稿,《人民日報》發了頭版;前不久,中央領導到張溝考察后,張溝人起網捕鱔的鏡頭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后,再次進入人們的眼簾,“張溝黃鱔想不出名都難。”
老陳考慮問題有點周到,也有點透徹。“照我看,無公害養殖也是我們張溝黃鱔變黃金的一個重要因素。”老陳說,前幾年,不少消費者聽信謠言,不敢食用“吃激素長大的黃鱔”,這兩年,我們更加注重打綠色牌:黃鱔吃的是白鱗魚,喝的是潔凈水,長得又快又健康。
張溝黃鱔美名遠揚,張溝黃鱔只愁產不愁銷。老陳告訴記者,前幾年,張溝黃鱔八成以上銷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如今,連東北三省的采購商都“空降”張溝,搶購張溝黃鱔,直呼“張溝黃鱔比海產品味道更鮮、更美”,后悔自己來得太晚。
張溝黃鱔增值了,張溝人自然有了“話語權”。按老陳他們推算,春節前后,張溝黃鱔將突破30元一斤。
老陳透露,他就有30口網箱的黃鱔沒出售,等的“就是那一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