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東涌鎮長莫村,這里的魚蝦也“住”起了大屋。記者日前來到此地,一眼望去,碧綠色的池水上面是一片雪白的屋頂(見右圖),薄膜遮得嚴嚴實實。盡管當時天氣比較寒冷,但溫室大棚內卻是曖融融的,還看見一些蝦在水里歡快的游來游去。
在長莫大橋還沒有建成的時候,該村還是一個偏僻的小島,島上的村民要外出都得靠小艇來過渡,交通不便。2000年長莫大橋建成通車后,長莫村“兩委”抓住機遇,立足本村實際,利用這里自然環境優良,工廠少,水質良好的條件,加上該村有20年水產養殖的傳統,決定大力發展水產產業,先后投資對村的主要交通道路鋪上水泥路,自然村之間道路進行硬底化,便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同時,抓好村組機耕路建設,魚塘砌上標準化石堤,魚塘標準化整治,建起魚塘專用變壓器,保障了魚塘的生產用電,由此大大改變交通環境和投資環境,拓寬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和提高農業產品的經濟效益,魚塘面積發展到3000多畝。這里出產的水產品很暢銷,大多數是外面的商販來收購。經常往來長莫村做生意的黎先生說,這里的魚塘很集中,品種也多,現在從發種苗、運送飼料魚藥、刮魚收購可以直接到田間塘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我們都很樂意來這里做生意。
針對前年寒冷天氣造成越冬蝦魚凍死傷農事件,一些養殖大戶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率先引進溫室大棚。據盛唐水產養殖場的老總張樹芬介紹,他在長莫的養殖面積達到230畝,品種以南美白對蝦和羅氏蝦為主,搭建冬棚后,一來能保溫,免遭冷凍(蝦在15攝氏度以下會凍死)。二來可以提高質量,提高了經濟效益。據了解,盛唐這里養殖的南美白對蝦被廣州亞組委指定為亞運會特供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