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省科技特派項目驗收專家組對入駐盤山縣的稻魚蟹生態種養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稻魚蟹生態種養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組織機構健全、管理措施得力、技術指導和服務到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效果顯著,超額完成了合同規定的各項任務指標,同意通過驗收。
專家組先后實地考察了旭海公司大水面養成蟹和冬儲基地、胡家核心示范區、旭海公司河蟹加工基地、扣蟹養殖及冬儲基地,并與胡家河蟹協會會員及農民技術員圍繞創業情況進行座談。
據了解,省科技特派團盤山縣稻魚蟹生態種養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于2007年開始,由省科技廳立項、省農科院和省淡水科學研究院共同派出科研專家組成科技特派團,派駐盤山縣進行稻魚蟹生態種養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推廣“深溝高畦、大壟雙行、溝邊密植、生態種養”的稻蟹生態種養模式,實現了埝埂種豆、田中種稻、水中養蟹(魚)的立體生態種養的有機結合,組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復合生態系統,是名副其實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產業。實現了“水稻+水產=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即“1+1=5”,達到了“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效果。農民稻蟹種養技術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明顯提高,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三年來,共建立稻魚蟹生態種養示范區11個,培育核心示范戶105戶,項目示范區實現水稻平均畝產662.5公斤,畝增產15.2%。成蟹平均畝產29.6公斤,畝增產18.4%,泥鰍魚平均畝產26.5公斤,畝增產23.3%。項目示范區平均畝產值2928.2元。項目示范區累計增產稻谷2450萬公斤,增產河蟹190.4萬公斤,增產泥鰍魚2.5萬公斤。
通過三年的項目實施,累計示范28萬畝,項目整體新增經濟效益1.22億元,輻射帶動全縣40萬畝稻蟹種養田,發展生態立體種養生產,實現了稻魚蟹持續增產增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