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以往被廢棄的河溝如今在海門成了農民生財的“聚寶盆”。
劉浩鎮永康村500多條河溝,溝溝包到戶,畝均效益3000元。萬年鎮中圩村利用村里650畝閑置溝河水面,大力推廣以三興河蟹為龍頭的淡水養殖,全村漁業產值280萬元,占全村農業產值的28%,僅三興河蟹養殖年收入就達180萬元。
海門積極探索溝河整治與淡水養殖雙推共贏的水產業發展路徑,形成了河溝保潔和資源利用共享新機制。全市成立保潔服務公司23家,1800名農村環境、河道保潔人員全天候維護農村水域環境。同時合理利用河道,發展水面養殖,拓寬農民致富的渠道。據介紹,目前該市經過整治后的溝河養殖水面達5萬多畝,以平均畝產值3000多元計算,共給農民帶來逾1.5億元的收入。
在發展溝河養殖中,海門結合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有計劃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班、技術講座,推廣小龍蝦與河蟹混養、河蟹與鱖魚混養、菱蟹混養等高效生態養殖技術,引導村民對普養水面精細化管理,從而使水面效益倍增。樹勛鎮河道疏浚后,全鎮有2800畝水面實現了菱蟹混養,為該鎮農民增收350多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