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縣的漁業養殖已經達到62205畝,去年水產品總產量達18700噸,總產值1.65億元,靠水吃水,這一片水面大有可為啊!”博白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告訴記者,博白水資源豐富,發展特色漁業養殖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縣有水面27萬多畝,宜漁水面有12萬多畝,可開發潛力巨大。該縣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創出本地漁業品牌,增加水產養殖品種,在水上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靠山: 那林草魚品質更綠色
“用山溪水養出的那林草魚現在可成了香餑餑了!”博白縣那林鎮的云飛嶂本是一處偏僻的山區,看似和養魚沒什么關系,但管莉草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管莉卻笑著說,這片山成了村民的養魚基地了,只要在山澗圍上一段,就可以養魚了。博白縣水產畜牧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山溪水水質清潔無污染,加上村民都是割草喂魚,所以那林草魚品質超群。
一條十幾斤重的草魚被放在一個充滿氧氣的長形塑料袋中,包裝上還有“潺水牌”那林草魚的商標。“我們的魚已經成為了送禮佳品,平均售價為每公斤36元-40元,在市場上還供不應求呢。”管莉高興地說,那林草魚已經走出了一條品牌之路,這一品牌在養殖方面要把好三道關:一養魚的地方必須是長流水,即山澗流水或是有泉水涌出池塘,水質清潔無污染,確保魚是真正純天然養殖;二魚是吃草長大的,不喂任何飼料,是健康的綠色食品;三養殖時間長,即使在水溫較高、水質較好的條件下,也要養殖兩年半以上,一般的魚都養到8斤以上才出售。目前,那林鎮家家戶戶都利用山澗流水養殖草魚,養戶已達5300多戶,面積2800畝,年產魚120萬公斤,畝產值達1.4萬元,年產值近4000萬元。
靠水: 羅非魚一年能養三茬
“有了溫泉水,魚苗就能安全越冬,養殖戶一年就能從養一次達到二茬甚至是三茬了。”博白縣溫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李勇告訴記者,他們的苗種基地培育越冬羅非魚苗最大的意義在于,養殖茬數增加了效益也就增加了。據介紹,羅非魚屬于熱帶魚,低于10℃就會死亡,而且它是單性繁殖,只能用魚苗培育,所以以前當年11月到來年5月是養殖的空檔期。如今,利用溫泉水提高水溫后可在冬季繁殖魚苗,養殖戶在適當的溫度就可以進行養殖。“你看,這樣的魚苗只要再養一個月就可上市。”李勇指著一尾魚苗說,羅非魚分成不同的尺寸,養殖的時間不同,價格也不同,該合作社可以提供多種規格的苗種給養殖戶。
提到銷路,李勇更是一臉笑容,“有多少要多少,羅非魚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據了解該合作社已與北海西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羅非魚加工廠)簽訂購銷合同,同時還進行出口備案。
35個網箱, 825平方米面積,產量85噸,在大垌王律水庫“大面積羅非魚養殖”示范項目已經收到了實效,產值58.5萬元,獲利12.7萬元。目前全縣羅非魚養殖戶達3560戶,面積1.5萬畝,網箱面積15.3萬平方米,羅非魚產量1.31萬噸,產值11600萬元,全縣羅非魚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今年我們將全面進行大面積網箱養魚技術的綜合利用,2009-2011三年計劃重點發展羅非魚養殖面積達405萬畝,產量達4.5萬噸,產值4.5億元。”博白縣水產畜牧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漁業將進一步擴大發展規模,將成為博白一大特色產業。
靠人: 龜鱉養殖闖出新天地
“好多養殖戶來要苗,我都供不上,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啊!”博白縣水產協會副會長,同時也是錦江龜鱉合作社社長鄧小流說,近兩年來博白龜鱉養殖勢頭迅猛,黃沙鱉、中華鱉、珍珠鱉、石龜的養殖面積每年均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目前龜鱉養殖戶有560家,40畝以上的規模養殖戶有5家,養殖面積890畝,年產量600噸,產值7200萬元。產品遠銷湖南、貴州、重慶、廣東等地,其中水產畜牧局及協會發揮了橋梁作用,共成立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192個,示范合作社28個,他們派出人員到廣州、深圳、東莞等地了解市場信息和市場走向,及時向廣大養殖戶提供信息,搞好產銷對接,通過協會與加工廠簽訂購銷合同,進行訂單生產,引導養殖戶科學合理安排生產,養殖適銷對路的新產品。目前,博白的漁業增長方式已由擴大規模、追求數量的粗放增長方式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生態、優質、安全、高效的集約型轉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