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飼料價格大漲,南方農村報記者特向技術員、專家尋求妙招
今年對蝦農而言,是個“大漲之年”,飼料、塘租等生產資料的價格紛紛大漲,養殖成本上升,養殖戶苦不堪言。有什么好的養殖辦法既可幫助養戶節省養殖成本,又不會影響養殖效果呢?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就此問題向各地的養殖行家、技術員、專家請教,他們建議,養戶可采用間斷饑餓投喂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來達到節省飼料的目的。同時還需加強水質管理,給對蝦多培育天然生物餌料。
吳川某養殖場的技術員何留青表示,養戶若想節省飼料,可以嘗試“饑餓投喂法”.他介紹,在對蝦開始攝食2#飼料后,養戶可采用此方法。正常投喂兩三天后,養戶可在次日減少原有的投喂次數,如原先是一天投喂三次,養戶可以只在傍晚或早上投喂一次飼料。第二天恢復正常投喂。他說,采用“饑餓投喂法”并不會影響對蝦的生長速度與養殖效果。由于使用的飼料少,對蝦的餌料系數也可降低。何留青在養殖場也使用此方法養蝦。“的確可以節省一些飼料。”他說。
據了解,在學術界早有類似研究,該現象稱之為“生物的補償生長”,指動物經過一段時間饑餓或限食后,再恢復飽食一段時間,其體重接近相同時間內(饑餓時間+恢復喂食時間)持續飽食的個體。目前已多個科研實驗證實,很多鯉科、鰈科和麗魚科魚類都有這種現象。而據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林小濤教授的研究,南美白對蝦經過一段時間饑餓,再恢復進食后,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并且在實驗結束時,體重和正常進食的蝦沒有明顯差異。
不過,何留青強調,使用“饑餓投喂法”有一個前提,必須保持一段時間的天氣穩定。否則,天氣多變,池塘水質轉變,生物餌料減少,對蝦無餌料進食,身體因餓變得虛弱,容易應激發病。而林小濤教授的研究亦證實,饑餓對蝦在恢復進食后,可通過改變能量分配來實現食物轉化率的提高,其中分配用于生長的能量比例增大,用于新陳代謝消耗的能量減少。
關于對蝦投喂方式,廈門利洋水產醫院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分店店長王秀新還提出,養戶應改變一天僅投喂兩三次飼料的不良習慣,改為少量多餐的投喂方式。他說,目前大部分對蝦養殖戶圖省事,一天僅在早上與傍晚投喂兩次飼料。由于投喂次數少,每次投喂的飼料量較大,對蝦攝食完飼料的時間都超過一兩個小時。
他認為,對蝦攝食時間過長,飼料泡在水中的時間越長,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溶解流失越嚴重。這樣,對蝦攝食的可能是營養成分不高的飼料,影響生長,飼料系數增加,養殖成本也隨之增大。王秀新還告訴記者,他有一個客戶養蝦采用的就是少量多餐的方式投喂,飼料系數為0.7。按照養戶的作息時間,他建議養殖戶一天投喂四次飼料,分別為早上、中午、傍晚、晚上。他說,一天投喂四次的對蝦不僅餌料系數低,而且生長速度也比一天投喂兩三次的對蝦快,可提前10天左右上市。
海南大學賴秋明教授則提出,養戶應該肥好水,培育好浮游動物,為對蝦培養天然餌料。在天然餌料與人工配合飼料之間,對蝦更喜歡天然餌料。他還強調,養戶還需加強水質管理,營造好的水體環境。只有在好的水體環境下,對蝦才有可能健康生長。養殖健康的對蝦是最省飼料的辦法,否則,對蝦發病死亡,不管之前如何省飼料,飼料系數都會隨著蝦的死亡而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