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支塘鎮盛涇村有一處60畝的水塘,周圍2平方公里內沒有一家企業,從村里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路口進入,拐六七個彎才豁然開朗。這片水塘,是目前江蘇省唯一能夠大批量繁育無公害泥鰍的地方。今年,水塘將從60畝擴大到1000畝以上,有望成為全國最先進的泥鰍育種、養殖、深加工產業基地。
良種優選填補空白
昨天,蘇州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仔細檢查了培育池內各品種泥鰍的生長狀況,他們將從中挑選出適應能力好、繁殖能力強的泥鰍進行重點培育。隨著本月底繁殖育苗期的臨近,公司總經理萬久鋒信心十足:“與去年相比,明年捕撈期可以提前兩個月。選育后,成魚更大、肉質更美。”
近年來,魚蝦蟹等傳統水產市場日趨飽和,支塘鎮嘗試拓展水產養殖品種,增加農民收益。在鎮農服中心的支持下,奧博生物科技公司引進蘇州大學科研成果,在解決了泥鰍批量生產難題之后,又從全國各地引進不同鰍種,進行人工良種培育,用于規模化養殖,填補了國內人工選育良種泥鰍的空白。
奧博公司同時啟動泥鰍產業開發工作,注冊了無公害泥鰍品牌,形成泥鰍良種培育、規模化繁殖、無公害養殖及成魚銷售與加工的產業鏈。去年,3億尾種苗供應國內外市場,30噸成魚首次上市便供不應求,相繼被常熟、蘇州市區、上海、浙江湖州等地飯店訂購一空。
農企聯結助推發展
面對成鰍供不應求的情況,現有的60畝水塘已不足以支撐漸旺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產品深加工拓展也促使企業向更高的產業鏈延伸,需要規模化養殖作為支撐。為此,今年支塘鎮將增加600畝商品鰍養成基地、400畝泥鰍苗種基地,以奧博為龍頭,形成一個千畝無公害泥鰍繁育、養成科技示范區。示范區建成之后,將成為支塘萬畝特種水產科技園的又一特色標桿。
目前,奧博已和當地幾十戶規模養殖戶合作養殖,并且建立了深加工研發基地,鰍魚熟食產品、鰍魚膠囊等都已進入研發階段,同時承擔了江蘇省水產三項工程項目、蘇州市科技局等科研項目,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2項。未來,示范區將繼續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依托市鎮兩級農業部門的技術力量,加大對養殖戶的技術指導,統一供種、統一防病、統一生產、統一入市銷售。預計今年種苗產量將比去年翻一番,成鰍產量提高20%左右。
技術支撐前景廣闊
泥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營養食品,素有“水中人參”的美稱。目前,國內年市場需求量為10至15萬噸,國外年需求量也在10萬噸以上,而國內供應能力每年只有5至6萬噸,價格年年攀升。
據支塘鎮農服中心有關技術人員介紹,在正常水溫的自然狀態下,每對泥鰍產卵數不會超過100個,且成活率極低。而在攻克了批量繁育技術難關的人工養殖狀態下,每對泥鰍最多可產卵2000個,成活率也大大提高,養殖前景廣闊。技術人員表示,下一步將加大支持力度,繼續鼓勵企業選育更適合常熟本土水質的優質無公害良種鰍,培育國內外市場。
為此,萬久鋒特別花一年時間到全國各地尋找與泥鰍相關的菜肴,結合常熟地方口味,與本地飯店合作推出了幾十款不同的泥鰍菜譜。鰍魚鉆豆腐、熗鍋鰍魚、鰍魚燜飯、粉蒸鰍魚、玉須鰍魚湯等匯聚各地特色的菜肴將逐步捧上市民的餐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