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麥尚海在向朋友介紹他的網箱養魚
大中屯村的晨曦里,水天相映,春意盎然。廣西省富川瑤族自治縣柳家鄉麥家兄弟的200多畝魚塘就坐落在美麗的富江邊。
今年4月10日,普通的一天。麥尚海照例起了個大早,匆匆忙忙地喝了兩碗油茶,就趕往他的養殖場去照料他那些寶貝。他首先把鴨場的蓄水池灌滿清澈的井水,接著熟練地搬出飼料倒在盆里。看到滿是鴨糞的地面,他又拿出掃把清理了一下。新建的魚塘里不知道水放得怎么樣了?他得去看看;等下10點鐘,有個老板要過來拉兩車萵筍,他得安排人去收割裝車……自從他的兩個弟弟麥尚山、麥尚周從外地打工回來和他一起創業后,他每天一睜眼就是這些事情。目前,他們擁有200多畝魚塘、16個養魚網箱、3個鴨場5600羽鴨、20畝臍橙、80畝萵筍和40畝馬鈴薯,形成先進的立體生態養殖體系,總投資不下50萬元。十足的干勁、先進的技術,加上科學的管理讓他們的養殖場經營得紅紅火火,因此他們都新建了三棟漂亮的小洋樓,每人都買上了小車。
“不要以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掙大錢,農村的土地經營得好也能生金!”望著那片還有20天就可以上市的馬鈴薯,麥尚海興致勃勃地跟記者說起了他們兄弟三人的創業故事。
我自己的仔都沒這么伺候過
跟桂柳公司簽協議養種蛋鴨的主意是麥尚周首先提出來的。說起自己的養鴨經歷,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些鴨子可金貴了,我自己的仔都沒這么伺候過。”
麥尚周1998年就開始外出打工了,去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他所在的上海第一建筑公司開始裁員,他于去年1月份返鄉。
麥尚周一回家就意識到:大中屯村是龜石水庫的集體移民村,光靠分配的那5分多薄田是過不上好日子的。經過一番考察,他決定與比自己早兩年返鄉的大哥麥尚海養桂柳鴨,擴大原先的魚塘規模,搞立體生態養殖。
小鴨剛引進那會,飼料要全天候供應,室溫要保持在25到28度,天冷的時候就要點保暖燈燒炭火,鴨子一定要喝干凈的井水,最要命的是每天都得給它們洗兩次澡,而且水溫要控制在30度左右,一盆一盆地洗。此后,還有消毒、打針等一系列工作……麥尚周忙得幾乎一天24小時都泡在鴨場里。
天道酬勤,現在麥尚周家的鴨場已經出了效益。他每天可以撿到5300個鴨蛋,按照現在的市場價一個1.68元,那他一天就可以拿到8904元。而在去年,一個鴨蛋可以賣到2.1元。除去成本,光養鴨這一項他一年就可以賺五六萬元。
一個網箱可賺10000元
麥尚山是去年4月份從北京返鄉創業的。之前,他已經去江蘇和浙江的朋友那里考察過了網箱養魚的情況,看見朋友大把大把地賺錢讓他心動不已。
麥尚山一回來就把家里的魚塘擴大到了230畝,他把自己打工十幾年攢下來的錢全部投了進去,再利用惠農卡貸款4.5萬元,總共投資17萬元,辦起了16個網箱養魚。
麥尚山的網箱是浮動式網箱,共養有黃商魚、青魚、美國斑點插尾魚等珍品魚,價格每公斤在30元以上。目前,他已經賣出了一小部分,收入8萬多元。“剩下的再過三個月就可以全賣了。一個網箱可以產2500斤魚,扣除成本可以掙8000到10000元。”4月15日,麥尚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我們最缺的是資金和技術
現在,麥家兄弟的立體養殖體系已經形成。鴨場里的鴨糞可以作魚飼料,田里的土豆苗又可以作果園里的肥料。當記者問道:“現在你們最缺的是什么?”時,麥尚海毫無猶豫地回答:“技術和資金!”
去年秋天的時候,我市出現嚴重旱災,造成麥尚周家的魚塘水源不足,魚死了一部分,繼而感染到桂柳鴨,下的蛋有很多是畸形的,造成好幾萬元錢的損失。9月份的時候,網箱里的魚突然得了腸炎,麥尚山開始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導致斑點插尾魚一下死了幾千條。后來,他才從有經驗的朋友那里得知,只要一發現網箱里的魚病了,就要馬上另建魚塘把病魚隔離治療。
現在,只要有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他們都積極去參加。4月9日,麥尚山還去參加了市農業局在信都鎮召開的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啟動儀式暨馬鈴薯生產現場會。此外,他們自己也買了很多光盤和書籍回來自學養殖技術。但是,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突發問題,讓他們覺得自己學的技術還是不夠用,他們希望以后能參加更專業的培訓。
目前,他們還想擴大養殖規模,麥尚山想把網箱建得更專業,只是苦于沒有資金。他們期望能有更便捷的農業小額貸款,幫助他們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