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本刊在海南走訪時從海南寶路水產了解到近日海南新聞頻道報道了在文昌翁田經營100多畝魚塘的某浙江臺州籍養殖戶,4口魚塘中的羅非魚發生養殖事故,14萬斤魚一夜間全部死亡。該養殖戶事后在當地報了案,警方前往調查取證,但目前死魚、水樣等檢驗結果還未有結論。
寶路公司總經理季勝榮認為,這類事故很可能與海南地區今年以來干旱少雨,持續高溫造成的水體環境惡化有關,特別是文昌地區淡水資源本身就相當匱乏,再加上養殖戶的管理操作、用藥不當等因素。
高溫干旱、養殖形勢嚴峻
據了解,至6月底,今年海南全島平均降雨量僅372.2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減少31%。眼下雖已進入汛期,但海南高溫少雨天氣仍在持續。而文昌地區作為羅非魚養殖的密集區,一直以來就因為缺少大型的水庫、河流,淡水資源緊缺,養殖環境不容樂觀,2009年鏈球菌暴發時就為重災區之一。
當天下午,本刊也陪同寶路銷售經理陳子賓、寶路水產大致坡服務站的王劍技術員對該養殖戶進行了走訪并對該養殖戶幾口存魚的魚塘進行了一些基本的水質測定,結果顯示水體的氨氮、pH等數值都過高,其中pH值更是近9.5。陳子賓解釋,造成pH過高主要是由于夏季水溫高、光照強,水體極易出現富營養狀態,導致藍綠藻大量暴發引起。王劍表示這類情況,在文昌地區并不少見,而這種藍綠藻大量暴發后遇到突變天氣時發生大量死亡,就會造成缺氧以及藻類分解敗壞水質等問題,從而很容易導致養殖事故的發生。
增氧、調水維持良好水環境
而針對于這種情況養殖戶們應該如何應對?王劍表示,在高溫的情況下,養殖戶首先需要做好的是增氧。目前很多的養殖戶為了節約成本,五六畝的魚塘一般也只有一臺增氧機,而且很少開機增氧,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一般在晴天的午后(1-3點)以及下半夜都要開增氧機,魚塘面積較大的還應相應增加一臺增氧機,最好使水體可以循環流動起來。此外,水質較差時要減少或者停止喂料,“因為此時的魚體以及相當脆弱,攝食欲望很低,投料反而敗壞水質”。
高溫季節,當出現藻類過度繁殖,水體pH值過高的情況時,許多養殖戶會經常使用消毒劑、除藻劑等來進行預防疾病和調節水質,但這種方式存在不小的風險,特別是往往劑量小沒有看到效果,而養殖戶任意加大劑量后又常導致養殖事故發生。當然穩妥的方式無疑是建議有條件的養殖戶適當換水,但對于類似于文昌地區沒有換水條件的情況一個是可通過潑灑有機酸等解毒劑產品來改善水體。陳子賓表示,醋酸也可快速的降低水體的pH值,但持續時間短,三兩天后又會回升,而定期潑灑微生物制劑,如EM菌、酵素菌等來調節水質,是可行的辦法之一。通過有益菌的繁殖抑制藻類的過度繁殖,分解有機質改善水體。但是王劍同時也提醒,養殖戶如果使用了劣質的產品,有益菌種死亡后營養物質被藻類利用,反而會導致藻類繁殖更為旺盛。在這一方面武漢合緣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蔡增山工程師也認為通過微生物的調控是最好的方式,但他同時也認同目前微生物制劑由于缺乏有效地監管,品牌繁多,質量參差不齊,而從外觀上很難判別產品質量的好壞,養殖戶購買時不能一味的貪圖便宜,而要選擇口碑好或者是使用過效果不錯的產品。
防范鏈球菌
持續的高溫加上惡劣的養殖環境,鏈球菌可以說一觸即發。對此,陳子賓認為養殖戶除了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外,放苗的池塘要消好毒,調好水才放苗;放養時要根據水質情況合理控制放養密度;而有適合上市規格魚存塘的則應盡早出魚,避開高溫期的各種風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