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個漢子水下拉網,粗壯的脆肉鯇在網中奮力掙扎,浪花四射,水聲驟起……
8月17日上午,板芙鎮一水產養殖塘頭,養殖戶馮水滿正在指揮收魚,面對眼前生猛肥壯的魚兒,他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我兩年前就在板芙養脆肉鯇了,由于這里水質好,魚的品質也高,售價普遍要比其他地方的貴。"
近年來,板芙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優化品種結構,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推進漁業的"升級換代",開創了漁業發展的新格局。今年全年養殖面積23000多畝,預計全年產值超3億萬元,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水產養殖主打“優質品”
板芙鎮鄰近西江邊,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特別是其良好的水環境為發展水產養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漁業近年更成為當地的農業經濟支柱產業。
多年來,板芙養殖多以南美白對蝦和“四大家魚”為主,為促進產業升級,提升漁業發展水平,該鎮引導農民減少效益普遍較低的“四大家魚”等品種,增加適銷對路、優質高效的品種面積,積極培育具有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品。截至今年6月底,該鎮在鞏固優質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的同時,增加了其他優質養殖品種,如脆肉鯇、甲魚、羅氏沼蝦、筍殼魚等,形成了南美白對蝦養殖為主、其他優質品種為補充的水產養殖格局。目前優質水產品養殖面積占了全鎮養殖總面積的70%。
“養殖單一品種風險大,效率低下,我們鼓勵品種多樣化,逐漸增加優質品種比例。”板芙鎮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說,他們已逐步實現了數量型漁業向質量型漁業轉變的目標。
■ 漁業“升級”助漁民增收
馮水滿是板芙推動漁業優化升級的得益者之一。
中山脆肉鯇在全省、全國早負盛名,市場非常走俏。主要養殖基地集中于東升鎮。但在東升新尋一有規模的養殖場并不容易。最后他選擇了板芙,兩年前開創了380多畝的養殖場,一躍成為板芙脆肉鯇養殖“老大”,也直接帶動了板芙脆肉鯇養殖業的發展壯大。
“這里的水質靚,養的魚‘沒有泥味’,很受市場歡迎。”他告訴記者,他的脆肉鯇市場售價要比其他地方養殖的每公斤貴1元左右。
而鄰近的鎮安水產養殖場也實現了升級,引進黃河鱉取代原來養殖的臺灣鱉。在養殖場塘頭邊一大水盆內,記者見到了這種 “顏色偏黃些”的甲魚。剛撈上來的6只黃河鱉不安地來回走動,不時抬頭動腿,活躍且警惕。“黃河鱉比原來養的臺灣鱉,抗病力強、生長更快,也更好斗。”陳振留介紹這種新品種時喜不自勝,“當然也賺得更多些,每畝增收6000元以上……”
據了解,目前板芙養殖面積最多還是南美白對蝦,該鎮不斷在推進健康養殖模式,引進更為優質的蝦苗,促農民增產、增收。盤榮開是板芙鎮南美白對蝦養殖為業的代表。他開辦的恒益養殖場水產養殖面積300畝,采用高位水池鋪地膜的方法養殖,魚塘建有中央排污系統,同時建有高標準的蓄水池和過濾池以及獨立的進排水系統。同時實施健康養殖模式:塘不好,不進水;水不好,不投苗;苗不好,不投養,整個養殖過程基本不用藥。對蝦質量、產量以及畝產效益都高出普通養殖場一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